侵權投訴
訂閱
糾錯
加入自媒體

富士康10億加碼中國大陸,印度為何逐漸“失寵”

7月24日,全球知名的電子制造服務巨頭富士康的母公司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對外發布了一則重大投資公告,富士康將在鄭州投資建設新事業總部大樓,承載新事業總部功能。這一戰略舉措不僅彰顯了富士康對中國市場持續深化的承諾與信心,也預示著該集團業務版圖的新一輪擴張與升級。

項目一期選址位于鄭東新區,建筑面積約700公畝,總投資約10億元人民幣。主要建設總部管理中心、研發中心和工程中心、戰略產業發展中心、戰略產業金融平臺、產業研究院和關鍵人才中心、營銷中心、供應鏈管理中心等七大中心,將為富士康在大陸實施3+3戰略提供產業資源、技術力等相關支持;同時,圍繞3+3戰略的落地實施,富士康將在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重點布局電動車試制中心、固態電池等項目。

尤為引人注目的是,此次投資還明確透露了富士康在新能源汽車及未來能源技術領域的雄心壯志。大樓周邊及關聯區域將布局電動車整車制造基地與固態電池研發及生產項目,這標志著富士康正式邁入新能源汽車這一高增長賽道,旨在通過技術創新與資源整合,推動電動車及固態電池技術的突破與應用,為全球綠色出行與能源轉型貢獻力量。

無論是從投資規模還是戰略定位上來看,富士康新建的這個新事業總部大樓都影響重大。這些信號說明,富士康正在重新回歸中國,也表明了他們將中國大陸作為大基地的決心。

01

富士康布局印度市場

而與此次加碼鄭州形成鮮明對比的則是,2019年,郭臺銘便口出狂言,“我在大陸建廠,就是給大陸人賞飯吃!”之后,富士康便一直在加快“脫離”中國。一方面是富士康在中國大陸很多廠區的規模持續收縮。另一方面他們卻不斷加大對東南亞以及南亞的投資力度。富士康之所以這么做,一方面是跟隨蘋果的步伐,轉戰東南亞及南亞這個龐大的潛在市場。另一方面也是有意減少對中國大陸的依賴。

回顧富士康的發展歷程,可以說是一部與中國大陸制造業共同成長的史詩。自上世紀80年代末進入大陸市場以來,富士康憑借其先進的生產技術、嚴格的質量控制和高效的生產管理,迅速在電子制造領域嶄露頭角。隨著蘋果等科技巨頭的崛起,富士康憑借其在制造領域的專業能力和規模效應,成功成為蘋果等公司的核心供應商,為全球消費者提供了數以億計的高品質電子產品。

某種程度上來說,過去幾十年的中國大陸跟富士康是相互成就的。大陸為富士康提供了優厚的政策、豐富的廉價勞動力以及產業配套,助推富士康發展壯大,成為全球最大的代工廠。而富士康則為中國大陸帶來了大量的就業,帶動地方經濟產業以及出口的增長。

目前我國很多地區,尤其是對河南鄭州對富士康形成了強烈的就業和經濟依賴。目前富士康代工的蘋果手機很大一部分都是在鄭州園區完成,富士康也成為了鄭州最主要的出口企業。

數據統計顯示,自富士康進入河南以來,累計進出口總額約占河南省進出口總額的60%,占到鄭州進出口總額的比重更是達到80%左右。在富士康的帶動下,新鄭保稅區更是實現了跨越式的發展,到了2023年,完成進出口總值達到4072.78億元。單是新鄭保稅區產生的進出口總值就占到河南全省的50.23%,新鄭保稅區也一躍成為全國綜合保稅區的首位。

然而,近年來中國大陸勞動力成本不斷上升,環保政策也日益嚴格,富士康的運營成本也在不斷增加,水漲船高。與此同時,印度等新興市場憑借其低廉的勞動力成本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國際企業前來投資建廠。在這樣的背景下,郭臺銘開始考慮將3000億產能移至印度等新興市場,此后便一直在通過分散供應鏈的方式,將部分供應鏈轉向印度。

早在2015年,富士康就宣布在印度設立生產基地,為當地提供就業機會和技術支持。隨著印度市場的不斷發展壯大,富士康對印度市場的投資力度也在不斷加大。今年,郭臺銘更是宣布將在印度特倫甘納邦工廠追加5億美元投資,這將為當地創造25000個就業崗位。

02

富士康加碼大陸,根源是蘋果產業鏈的回歸

近幾年,國內低端制造業逐漸向越南、印度轉移的聲音從未停止,富士康作為全球最大的電子代工廠,也將部分產業鏈轉向印度和越南。然而,隨著蘋果投資印度工廠遭遇瓶頸,形勢出現了反轉。

消息顯示,印度廠iPhone 15代工業務約僅占總體1成,且問題不少。由于印度廠需要依賴從中國大陸進口大量零部件,品質與效率都受到影響;此外,印度工廠iPhone代工的良率也存在問題,良率僅約5成左右。

這兩方面的問題導致產品在輸往歐洲與中國大陸兩個市場時都造成困擾,影響了市場銷售。由于印度廠組裝iPhone15不順遭到退貨,因此蘋果還被迫大幅降價。

有了印度工廠的教訓之后,蘋果再不敢把高端機型押注在印度工廠,還是決定將一些iPhone最新款型的高端機型放在中國大陸進行代工。

除了富士康之外,蘋果還將大量生產高端iPhone 16系列的訂單分配給了比亞迪,比亞迪還是組裝iPad的合作伙伴。

3 月 22 日,比亞迪總裁王傳福與蘋果 CEO 蒂姆·庫克,在上海的蘋果中國總部會面。期間,庫克稱:“對于蘋果的供應鏈來說,我覺得沒有比中國更為重要的地方了。”在商務部部長王文濤會見庫克時,庫克也再次表態蘋果公司將繼續致力于在華長期發展,持續加大對中國供應鏈、研發和銷售的投入。

而此次富士康投資新能源汽車賽道可能也和蘋果恢復造車計劃有關。正是追隨蘋果的部署,富士康決定重資投資中國大陸,以鞏固在代工行業的地位。

03

印度市場“失寵”原因

富士康在印度建廠的原因主要有二。首先,響應蘋果等大客戶的需求,分散供應鏈風險,確保生產穩定。其次,富士康看中了印度龐大且廉價的勞動力市場,意圖降低成本。郭臺銘認為,富士康無論在哪里都能復制其在中國大陸的成功經驗。然而,現實卻是殘酷的,如今印度市場似乎正逐漸“失寵”?偨Y起來,印度市場存在以下致命問題:

首先,印度的人工成本雖然低,但工人的素質和技術水平卻難以與大陸相媲美,導致產品質量不穩定,生產效率低下。雖然印度也是14億的人口大國,但是印度的教育普及度遠不及我國,從產品的良品率就能看出問題。

其次,印度的營商環境太差,給富士康的生產經營帶來了極大的挑戰。印度對外資企業的態度正在發生轉變。起初,印度通過提供稅收優惠等條件吸引外資企業前來投資,但一旦這些企業發展壯大,印度就開始通過各種手段進行打壓和收割。以緯創為例,其在富士康之前來到印度建廠,結果被印度塔塔集團收購,被迫宣布退出印度市場。

通過收購緯創,塔塔集團已經成為蘋果iPhone的印度代工廠,還在與和碩商談收購其印度工廠的多數股權。一旦這些收購完成,塔塔集團將進一步擴大其在電子制造業的影響力,成為印度乃至全球電子制造業的重要力量。

為了加強在智能手機制造領域的實力,塔塔集團已經開始積極挖角。塔塔集團已經高價從印度富士康挖走了大量的技術人才。這些人才擁有豐富的經驗和技能,是富士康在智能手機制造領域的重要支柱。

盡管印度是一個擁有龐大市場的國家,但其營商環境卻一直備受詬病,連印媒自己都承認,印度的經商環境確實對跨國企業不太友好。

此外,印度的基礎設施和供應鏈建設也遠不如中國完善。制造業的發展需要完善的供應鏈體系支撐,包括原材料采購、零部件供應、物流運輸等方面。然而,印度的供應鏈體系存在較大缺陷,導致制造業企業的生產和交貨效率低下。此外,印度在電力、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方面都和中國存在巨大差距。

最后,印度的政策支持力度不足。雖然印度政府提出了“印度制造”等類似口號,但實際支持力度相對較小。與中國政府在制造業領域的投資和政策扶持相比,印度政府的支持力度遠遠不夠。

盡管印度一直試圖模仿中國發展制造業,但印度在基礎設施、勞動力、政府支持和供應鏈等方面面臨的挑戰,使得印度難以取得中國制造的地位。

04

蘋果主要供應鏈仍在中國,但印度不容小覷

盡管近年來頻繁傳出蘋果產業鏈外遷的消息,但是從具體供應鏈企業數量來看,中國依然穩居優勢。

今年4月,蘋果在官網公布了其2023財年年度供應鏈名單。從名單中的工廠分布來看,中國大陸工廠155座,位居第一;第二為中國臺灣工廠49座,第三是日本41座。東南亞方面,越南32座,泰國和新加坡各23座,馬來西亞18座,菲律賓16座。此外,美國和印度分別為25座和13座。

中國除了在供應鏈上穩居榜首,其對于不少蘋果海外工廠也有舉足輕重的影響。以印度蘋果工廠為例,其需要依賴從中國大陸進口大量零部件,品質與效率都受到影響。實際上印度iPhone 15代工廠數量占比只有一成。

而隨著蘋果新款16代手機即將進入生產高峰,無論是深圳富士康還是河南富士康,均開啟了緊鑼密鼓的搶人大戰,也可以看出中國對于蘋果的重要性依然穩固。

7月以來,立訊精密、富士康、藍思科技、伯恩光學等果鏈頭部公司都在大舉招工,果鏈企業的招工信息幾乎已經“霸屏”招工市場的廣告板,部分廠商還通過持續增加工價“搶人”。

中國供應鏈非印度供應鏈可比,迫使蘋果轉向,做出了商業上理性的選擇。

不過也有消息認為,仍需警惕產業鏈向印度市場轉移,蘋果或將首次在印度組裝iPhone Pro機型,富士康主導。

而且目前印度也正在逐漸加大基礎設施建設。2024年印度大選后,莫迪宣布要進一步擴大基礎設施建設。在新政府7月23日提交的預算案中,基礎設施投資被放在顯著位置。

印度財政部門負責人強調,從2014到2023共10年時間里,印度已經在基建產業上投入了43.5萬億盧比。而莫迪則對外表示:“過去10年的發展只是開胃菜,主菜將在第三任期內出現。”

此外,印度總理莫迪在2018年宣布了“未來技能倡議”(Future Skills Initiative)。從那時起,印度電子和IT部及NASSCOM就在與IT行業合作,利用“未來技能”平臺對20多萬名IT員工進行技能培訓。目前,該平臺提供人工智能、網絡安全、區塊鏈等10種新興技術的技能培訓,涉及70種新職位和155種新技能。

由于現有人口紅利,到2030年印度將有超過9000萬人加入勞動力市場。除了政府,印度IT巨頭們也一直在投資員工再培訓和技能提升,每年的投資總額超過了100億盧比。

一些分析人士稱,蘋果和富士康仍在加碼印度,堅持開展去中國化。

       原文標題 : 富士康10億加碼中國大陸,印度為何逐漸“失寵”

聲明: 本文由入駐維科號的作者撰寫,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場。如有侵權或其他問題,請聯系舉報。

發表評論

0條評論,0人參與

請輸入評論內容...

請輸入評論/評論長度6~500個字

您提交的評論過于頻繁,請輸入驗證碼繼續

暫無評論

暫無評論

光通訊 獵頭職位 更多
文章糾錯
x
*文字標題:
*糾錯內容:
聯系郵箱:
*驗 證 碼:

粵公網安備 44030502002758號

国产视频在